「物.憶.網」(Memory of Things, MoT):高齡者之懷舊互動產品設計
林楚卿
DOI:10.6283/JOCSG.2015.3.3.299
下載PDF檔 ( 已下載次數:1357)
中文摘要 目前市面上居家的科技輔助產品往往都只著重技術而忽略易用性,其實在科技輔助產品設計中,除了技術或功能考量,更應該要關心「人」與「物」之間的互動性與使用性。近年來心理學者Gibson所提出的生態取向(ecological approach)及Affordance來設計科技互動產品,已經在電腦人機介面領域中逐漸受到重視(Gibson, 1977; Murphy, 1999)。知名心理學家Csikszentmihalyi與Rochberg-Halton(1981)在《物品的意義》“The Meaning of Things”一書中,結合了心理學的理論基礎,及社會學的分析工具,指出人們會喜歡生活中的物品,是因為那件物品與自己的回憶有關連,會觸發人回想起過去,聯想或記憶。「家」是人類對記憶建置的起源場所,生活中的「物品」則成為這些生活記憶的載具。可惜目前許多智慧家庭(smart homes)的科技輔助案例中,仍以技術的考量因素居多,較少從人文關懷角度如情感、記憶等來設計。其實「生活記憶」對於高齡者,具有更強烈及特殊的意義,因為在生理上,高齡者的短期記憶能力逐漸衰退,相對的長期記憶功能較強,而在心理上,高齡者因自知年歲有限而產生失落感,對未來的發展也逐漸失去興趣與信心,因此會開始自發性地常常「回想」自己人生的故事,容易喚起懷舊情懷。積極推倡叙事研究(narrative research)的美國研究者McAdams教授認為「人生故事」是個體經歷持續展開的重要記憶,及關於這些經歷的解釋。如讓高齡者有機會敘說自己的「人生故事」,將會讓照顧者更了解及清楚高齡者的需求,給予更適當的協助與照顧。綜合上述,如果從人文關懷角度出發,科技輔助的互動產品該如何設計及具備哪些條件,才能滿足高齡者真實生活中與人互動與認知習性?因此本研究希望基於前述心理學理論基礎,進而強調高齡者與人、物件、環境之間互動關係,再透過高齡者熟悉且具有豐富「生活記憶」之生活物品,加上社群網路及科技的輔助,強化情感、記憶及敘事,最後提出對高齡者更具適應性的懷舊互動產品設計。
文章建立時間:2015-06-15
引用格式(APA):
林楚卿(2015)。 「物.憶.網」(Memory of Things, MoT):高齡者之懷舊互動產品設計。
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 3(3), 29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