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量外在環境限制之優質老化照顧策略與行動方案設計概念模式建構
陳啟光 廖盈婷 謝安晉
DOI:10.6283/JOCSG.2015.3.3.309
下載PDF檔 ( 已下載次數:1248)
中文摘要 根據聯合國1956年發表的《人口老齡化及其社會經濟後果》的統計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人口或65歲以上人口總比例分別超過10%或7%,即屬人口老齡化型社會,台灣至2012年底為止,65歲以上之人口占台灣總人口數的比率為11.2%,預計於2018年老年人口比率將超過14%,使我國成為高齡(aged)社會,因此對於高齡化問題之探討已刻不容緩。
高齡照顧衍生之問題,乃社會性之問題。高齡者雖然年紀較長,卻仍有意願且可維持獨立生活,然而現今社會卻較少針對高齡者獨立生存之意願,提供相關之因應措施或予以機會,使高齡者較難於社會上發揮個體價值,乃現存社會制度面之不足之處,且內政部統計查詢網之資料也顯示台灣近年老人長期照護、安養機構之使用率只有約7成多,顯示現存之高齡照護、安養系統已不符合高齡者之需求,綜上所述,針對老化系統之概念與成效探討確有其必要性。
自1950年代開始,也有諸多學者開始針對老化議題進行研究,最初研究之議題都專於高齡者本身,但隨著時代之演變,以往多只強調於高齡者本身能力或需求之成功老化理論已不符使用,因而有了加入外在環境因素限制之優質老化產生。將環境資源建置與評估也一併納入優質老化模式中,透過循序漸進針對環境資源進行建置,促使高齡者達成優質老化。
回顧過往老化議題之相關文獻,發現多著重於成功老化(Successful Ageing)之發展與應用,其中最著名之理論為Baltes & Baltes(1990)之SOC模式(Selection, Optimization, & Compensation),雖然SOC模式有益於了解生命過程中個人行為,但實行的選擇、最適化以及補償亦並未考量到外在環境之限制。基於上述所論述之研究背景及動機,本研究希望藉由SOC之基本操作模式並加入外在環境之限制後,建構優質老化模式策略,並進一步將模式運用於實際個案,以支持模式之可行性。
文章建立時間:2015-06-15
引用格式(APA):
陳啟光, 廖盈婷, 謝安晉(2015)。 考量外在環境限制之優質老化照顧策略與行動方案設計概念模式建構。
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 3(3), 30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