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公私立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的老化態度與實施老化教育之行為意向研究
劉汝祝、陳聰堅
DOI:10.6283/JOCSG.2016.4.2.139
下載PDF檔 ( 已下載次數:1429)
中文摘要 隨著時空的變遷,少子高齡化的現象日益嚴重,面對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口,以及日益驕寵的孩子,傳統敬老尊賢的思想漸漸的式微,一般人大多只關注到老化的負面印象,將老人視為不事生產的社會負擔,忽略了其正面的價值。所謂「三歲定終生」,許多學者都強調幼年生活經驗對未來人格發展有很大的影響。J. Donald Waltersy在其所著的<生命教育>一書(林鶯譯,1999)中稱零至六歲為「打地基的年齡」,是建立孩子人生方向的最重要階段,大人必須付出心力培養孩子有益身心健康的習慣、嗜好與態度。盧美貴(2012)亦提到,幼年期為一個人的人格奠基期,同時為道德觀念的形成關鍵;McGuire等人(2005)也指出老化教育應始於兒童時期,兒童時期是態度形成的重要時機。黃錦山(2009)提出,面對高齡社會來臨所帶來的衝擊,學校教育必須進行相對應的革新,積極實施老化教育,以教導和傳遞正確的老化知識與態度,如此才能讓今日的學生變成明日的老人時,能夠擺脫老化偏見的束縛,從而正向積極地看待自己的年老。因此,引導孩子了解社會及個人的老化現象,傳授正確的老化知識並建立對老人合宜的態度,自是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責無旁貸的責任。本研究旨在瞭解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的老化態度與實施老化教育之行為意向的研究。具體而言,研究目的如下:(1)了解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的老化態度;(2)了解幼兒園教保服務服務人員對實施老化教育的行為意向;(3)了解幼兒園教保服務服務人員實施老化教育之阻礙;(4)探討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的老化態度對實施老化教育意向的影響。
本研究所指之「老化態度」係指教保服務人員對於老化的認知、所持的看法以及面對老化現象自身的感受,包含了認知、情感以及行為意向三個層面;而「老化教育」乃是透過課程、活動讓學生習得正確的老化知識、態度與行為,教導學生老化是一種正常的生命過程,並且喚醒他們去感謝和珍視老年人對社會的貢獻。本研究所指的「老化教育」係指幼兒園透過活動、繪本教學等方式,讓孩子獲得正確的老化知識、態度與行為,進而對家中或社會中的老年人抱持友善的態度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