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適性化教學的實踐—合作學習法的應用
陳欣蘭、張文郁
DOI:10.6283/JOCSG.2016.4.2.235
下載PDF檔 ( 已下載次數:1640)
中文摘要 高齡化社會是舉世的趨勢,高齡者佔人口比例與日俱增,高齡者為了因應老化與瞬息萬變的社會,必須再接受教育,高齡教學對教師而言是一項新的挑戰。亦即,在高齡化社會與終身學習時代趨勢影響下,高齡者繼續學習已為先進國家所重視,甚至認為是高齡者一項不可或缺的權利。因此,高齡教學的重要性與日俱增。高齡教學的模式甚多,譬如,適性化教學、旅遊教學、代間學習、自主學習團體教學等。研究者選擇適性化教學作為研究主軸,主要是因為高齡者異質性大,適性化教學正可以因應其特性。
高齡學習者的特性,在生理方面有視力、聽力退化,肌肉系統退化及動作緩慢;在心理方面有自尊心強、學習信心低、具獨立自主的需求、注意力與記憶力的變弱;在社會方面有角色的改變與教育經驗的差異(黃富順,2008)。高齡學習的目的在於應付改變、高齡學習者不喜歡有太大壓力的學習活動等原則,教學者在應用高齡學習特質時,可採取之策略包括:鼓勵高齡者重複練習,減少單元學習目標的數量,運用同儕合作學習的方式,高齡學習課程彈性化,減低學習的挫折感等(林麗惠,2012)。由此可見,高齡教學者宜重視高齡學習者的特質,適性化教學。
適性化教學,提供學習者適合個別特質和需求的學習,使得個人自我潛能得以發展,進而得以自我實現(黃政傑、張嘉育,2010)。適性化教學乃指教學的過程能配合學習者能力、興趣與需要,而作因應與導引式調整。適性教學的原則為興趣的原則、個性適應的原則、個別化教學的原則。高齡學習者具多樣性的特質,豐富的經驗與能力、多元的興趣等,需有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滿足學習者的需求。而適性化的教學強調因材施教,彈性,多元,正可以滿足高齡者的學習需求。合作學習法,是指在教學場域中,所進行的一種有系統有結構的教學策略。教師將不同能力、性別、種族之學生分配於小組中一起學習,學生們透過教室的學業活動與社會互動的層面,彼此尊重,互助合作,互相學習,以達學習成效(黃政傑、林佩璇,1996)。
面對高齡學習者的異化特質,適性化教學是否適合高齡者學習?本研究的目的主要在透過合作學習的方法,讓高齡者進行英語課程學習,透過訪談調查,以了解這種學習方法是否能實踐適性化教學之目標。